1.原因分析
(1)使用不合格膠粘劑,或當施工基層、環(huán)境濕度過大時,面磚施工后在面磚表面出現(xiàn)明顯泛堿。
(2)水泥中主要成分是硅酸鈣,它是弱酸強堿鹽,在遇水的情況下,硅酸鈣水解呈堿性,其堿性的高低與硅酸鈣的含量成正比。
(3)水泥的水化產物氫氧化鈣[Ca(OH?]溶解在沿孔壁的水膜中形成鈣離子和氫氧離子。空氣中的二氧化碳(CO?)氣體彌散在孔隙內并溶解在相同的水膜中,部分形成碳酸(H?CO?)。所有溶解在水中的氫氧化鈣與碳酸發(fā)生中和反應,形成幾乎不溶于水的碳酸鈣(CaCO?)沉淀。
(4)在大量水存在的情況下,水便成為流動載體,將大量的鈣離子、氫氧離子通過面層(石材、面磚)的毛細孔和縫隙滲透到面磚表面,當水分蒸發(fā)后,在表面形成白色粉末的鹽類結品(有時呈灰黑色),即通稱為泛堿。
2.防治措施
(1)盡可能減少勾縫粉配方中水泥用量,使用硅灰、粉煤灰等酸性細填料;盡量采用低堿水泥進行施工。
(2)盡量減少水泥中水分的含量,可在水泥中加入減水劑。
(3)面磚施工完成后,盡快用填縫劑將所有縫隙密封。
(4)基層濕度不得過大,避開雨天和雨后即刻施工。
(5)必要時,宜在面(瓷)磚膠粘劑中加入抗泛堿劑另外,為避免面(瓷)磚接縫間產生色差,填縫劑必須每次兌取等量的水,且涂抹的深度和寬度須一致,嵌縫施工應用專用工具進行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