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持溫度檢測器/傳感器
這種手持儀器是冷鏈中應用最多的基本設備。它們具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包括使用熱電偶的無線探測器和一些新型電子溫度計。它們不惜手工操作來獲取數據,包括將探頭插入貨物中或者手動打開電子溫度計。這些設備具有準確、易用、相對便宜、購買方便等特點。
(二)電子溫度記錄器
溫度記錄器有多種類型,包括單個構造和具有硬接線的設備。一些設備可以利用機械、模擬或者電子手段與控制系統連接。大多數設備利用可以感應溫度的電偶,然后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存貯和顯示。有一些記錄器可以直接在本地設備上顯示溫度,而另一些則將數據傳送到遠程顯示設備。不過這些設備通常也會存貯數據,并提供計算機程序的數據讀取接口,也可以包括打印設備或者與打印設備相連來打印溫度記錄。
和其他冷鏈監視技術一樣,溫度檢測設備也具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例如固定設備,安裝在各種冷藏設備上,如冷藏庫、冷藏運輸車或者冷藏零售柜。也可以是移動式設備,主要用來跟蹤一些易腐貨物,從供應鏈的發貨地到接收地全程監控。固定式和移動式監視設備都可以重復使用。
(三)貨物溫度記錄器
在冷鏈中使用最廣泛的是貨物溫度記錄器。這些記錄器很小,由電池提供能量,可以跟隨貨物記錄溫度。它們具有多種存儲容量,根據具體需求進行選擇。可實施頻率的記錄和警報數據界限的更改。用戶在貨物裝載出發的時候,將溫度記錄器裝在運輸空間和貨物包裝在一起。在運輸過程中超出溫度設置時,報警器會發出報警。溫度記錄器的時間/溫度數據可以通過數據接口和桌面軟件下載到計算機中。還可以用一些網絡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以適應多種站點的應用。溫度記錄器的準確度較高:冷藏時誤差是0.6℃,冷凍時誤差是1.1℃。大多數設備使用的不是一次性電池,而電池的壽命取決于具體的使用情況(記錄和下載頻率),一般在一年左右。一些制造商銷售一些一次性產品,這些產品的電池是不可更換的,通常具有較好的精度和電池壽命,能夠適應一些要求較高的貨物,如藥品。這種一次性溫度記錄器使用完畢后,由廠家提供回收服務。
(四)產品溫度記錄的射頻識別標志(RFD)
被動射頻識別標志。射頻識別標志技術和條形碼技術比較相似。它由連接在微處理器上的天線構成,里面包含唯一的產品識別碼。當用戶激活標志的感應天線時,標志將返回一個識別碼。和條形碼不同的是,射頻識別可以容納更多的數據,不需要可見的瞄準線即可讀取數據,并允許寫入電腦。使用射頻識別標志的最大問題是成本,每個射頻標志設備大約需要5美分。也有一些新的制造技術,如SA(液體自動分布式)封裝工藝,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射頻識別技術還面臨可讀性的挑戰。含有金屬和水的產品會減弱射頻波,導致數據不可識別。2.4GHz波段的射頻識別標志不適合在水分較多的環境里使用。因為水分子在2.4GHz時會發生共振,并且吸收能量,導致信號減弱。大多數射頻識別是簡單的被動標志。因為射頻識別標志的主要目的是產品管理和跟蹤,所以并不需要能量去操作溫度傳感器或者進行遠程通信。
半被動溫度感應射頻識別標志。半被動裝置保持休眠狀態,被閱讀器激發后會向閱讀器發送數據。和主動式標志不一樣,半自動識別標志具有較長的電池壽命并不會有太多的射頻頻率干擾。另外,數據傳輸有更大的范圍,對半被動標志來說可以達到10~30米,而被動標志只有1~3米。
主動溫度感應射頻識別標志。主動識別標志同樣有電池,不過跟半被動識別標志不一樣,它們主動地發送信號,并監視閱讀器傳來的響應。一些主動識別標志能夠更好地改變程序轉變成半被動標志。
(五)利用射頻識別技術的冷鏈監視
主動式溫度感應射頻識別標志能夠用來提供更為自動化的冷鏈監視程序。它可以貼在托盤上或者貨物的包裝箱上(使用何種方式由成本而定),保存的溫度記錄在經過閱讀器時被下載。閱讀器可以放置在冷鏈運輸的開始及中間的一些交接站。主動式溫度感應射頻識別標志為冷鏈溫度監視提供了能夠100%保存數據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