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理論在冷庫選址領域的運用非常廣泛,是屬于經濟學與地理學的交匯科學理論。冷庫是一種低溫物流中的設施,正如物流中倉庫的選址一樣,冷庫的選址對供應鏈運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區位理論最早出現于古典經濟學派區位流派理論中。到19世紀初,在商業設施的規劃和選點中也開始使用區位理論。西方經濟學家從分析市場價格出發,利用邊際成本和邊際區位的理論來解釋經濟現象的地域分布情況。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區域位置論,在當時頗受實業界和經濟學者的歡迎,在商業設施的選址上得到了較多的運用。
區位理論經過長期發展,目前已經形成成本、市場、行為三大主要學派。
①成本學派。區位論中的成本學派,其核心是根據商品最低銷售成本目標,來確定商業設施位置所在的最優區位。②市場學派。區位論中的市場學派,是強調在商品經濟競爭激烈的市場條件下,將實現商品的市場價值作為企業首要的經營目標,要求企業的所選址區位,能夠足以凸顯其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化位置。③行為學派。區位論中的行為學派,是強調人地因素的分析。對企業所處位置與企業經營行為,即對地與人之間關聯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綜合分析。認為一個科學、合理的選址區域,能使企業在經營中達到低成本、高利潤的績效和比較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