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鏈物流作為保障產品質量安全鏈條中的重要一環,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和物流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我國政府和百姓密切關注的領域。但冷鏈物流在我國發展水平還很低下,導致物流成本提高,產值損耗過大,產業競爭力較弱。因此,加快冷鏈物流發展,對于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產業競爭力,穩定農民持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一)冷鏈物流的發展是人民生命安全和節約社會資源的保障
我國是食品生產和消費大國,大眾消費的食品安全和衛生一直都是值得特別關注的問題。由于冷鏈物流服務的主要對象為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藥品,特別是生物制劑和血液制品以及部分危險化學品等,均直接關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因此,冷鏈物流在我國受到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此外,冷鏈物流還可以降低產品的損耗,降低對環境的污染,是我國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二)冷鏈物流是生鮮行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冷鏈物流是生鮮物品在加工、運輸與配送、儲存、銷售等整個鏈條中保持物品鮮度和營養價值的重要基礎。冷鏈物流一方面可以降低由于商品鮮度下降、變色、變質、腐爛等帶來的損耗,降低經營成本,顯著提高生鮮食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通過反季節銷售,改變企業在采前和采后的投資比例,增加產品經濟價值,提升產業競爭力。
(三)冷鏈物流是物流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冷鏈物流的實施注重供應鏈管理思想的指導,要求綜合考慮生產、運輸、銷售、經濟和技術性等要素,協調相互間的關系,以確保冷鏈物品在整個供應鏈過程中保值增值,是物流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四)冷鏈物流可以豐富商品品種、提高產品品質
隨著冷藏技術的發展,我國的快餐食品種類得以豐富,如傳統的湯圓、水餃、包子等,以及近年來的菜肴式冷凍食品,更加注重食品的“色、香、味、型”,將中華傳統美食延伸到冷凍冷藏食品,豐富了食品品種,提高了食品品質。而冷鏈物流的全程溫控和嚴格的環境條件要求可以大大提高產品品質。以冷鮮肉為例,在制作過程中,要求在畜體屠宰后的24小時內將宰體溫度降至0℃~4℃,然后在此溫度下進行分割、剔骨、包裝,并在貯藏、運輸直至到達最終消費者的冷藏箱或廚房的過程中溫度要始終保持在0℃~4℃。這種肉在嫩度、口感、風味、營養、多汁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優于無任何冷卻條件下加工的熱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