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空調的能量消耗率,牽涉到建筑物所在地區的氣候條件、建筑物本身的熱工特性、建筑物的用途、規模、空調設備的運行效率、空調系統的設計、空調方式等眾多因素。要用統一的尺度去衡量和評價建造在各個地區的各類建筑物及其空調系統的節能性,當然是極為困難的。如今,日、美等國在這一方面做了不少基礎性工作。特別是日本,在對其國內大量建筑物實際能耗的測定和模擬計算、分析的基礎上,研究制訂了《辦公樓建筑節能判別標準》。該標準于1980年以政府公告的型式頒布執行。
在這一標準中,提出了兩個重要的指標。一個是稱為周邊區年熱負荷值(PAL: Perimeter annualload);另一個則是空調能耗系數(CEC-Coef cient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Air Conditioning)。
此外,在空調系統的能耗中,作為熱媒傳輸設備的風機和水泵的能耗約占30%。其中70%一80%為風機的能耗。這是因為風機基本上全年都需要運行。美國ASHRAE90 75標準中,定義了空氣輸送系數(ATF-Air Transferring Factor)。與此相對應的還有水輸送系數(WTF-Water Transferring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