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旋壓縮機的工作室是由兩個渦旋體嚙合而成。渦旋體的型線一般采用圓的漸開線(見圖7-44a),其基圓半徑為a,利用漸開線的不同起始角形成禍旋體的壁厚(見圖7-44b),當軸向具有一定高度H時,即形成渦旋體(見圖7-44c)。
圖7-45示出渦旋壓縮機的基本結構。兩個渦旋體中一個是固定不動的渦旋定子3,一個是作平移轉動的渦旋轉子4,渦旋轉子和渦旋定子周向相差180°,中心偏置e =πa-δ,于是兩個渦旋體的吧面出現多處嚙合點,形成多個封閉的小室。從圖7-45上可以看到,禍旋轉子在其反而與偏心軸8上的偏心銷相連,其偏心距即等于e。當偏心軸轉動時,渦旋轉子在偏心銷的帶動下運動,由于在渦旋轉子底部和固定機座5之間介入了一個十字聯軸環7,因而限制了渦旋轉子中心只能進行繞渦旋定子中心以偏心距e為半徑的平移轉動,而不能繞渦旋轉子中心轉動。在渦旋定子的中心處,設置一定大小的排氣口 2,在其周邊設有吸氣口,直通渦旋轉子的外圍。圖7-46a表示轉子和定子的最外圈正好在大端點處嚙合,處于最外圍的兩個對稱的小室(陰影部分)剛完成其吸氣過程。
隨著偏心軸的轉動和渦旋轉子的平移轉動,兩渦旋體保持著良好的嚙合,使外圈小室中的氣體不斷向中心推移,容積不斷收縮,壓力逐漸升高,開始其壓縮過程(見圖7-46a~g,每圈相隔偏心軸轉角120°) , 壓縮過程一改持續到該兩小室的空間,合并為一中心室與排氣口相通為止,然后開始通過排氣口的向外排氣(見圖7-46h),并持續到小室的空間消失為止,此即排氣過程。在上述這些過程進行的同時,從圖7-45b、c、e、f、h看到,外圈型面多次開啟,把氣體不斷吸入到渦旋外圈小室,直到外圈端部閉合(見圖7-46d、g),多次完成其吸氣過程。由此可見,在渦旋幾縮機中,吸氣、壓縮、排氣等過程,是同時和相繼在不同渦旋小室中進行的,據此,可以進而理解到,渦旋壓縮機中的壓縮過程,是一具有一定內容積比的內壓縮過程,有一定的內壓力比,其中不需要設置吸氣閥和排氣閥,不存在余隙容積,工作中也就沒有膨脹過程。此外,由最外圈壓縮室的形成至最內圈排氣結束,需經渦旋轉子多次平移才能完成。
與活塞式、滾動轉子式相比,渦旋式壓縮機的壓縮過程中氣體壓縮、排氣過程最為緩慢,流動損失也必然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