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潤滑油品質的部分因素有:黏度、與制冷劑的相溶性、低溫下的流動特性、傾點、酸值、閃點、化學穩定性、與材料的相容性、含水量、含機械雜質量以及電擊穿強度等。
①黏度。黏度決定了滑動軸承中油膜的承載能力、摩擦功耗和密封能力。黏度大,承載力強,密封性好,但流動阻力大。潤滑油的黏度與溫度有關,隨溫度的上升而降低。
②與制冷劑的相溶性。有些制冷劑與潤滑油不相溶,有些完全相溶,有些部分相溶。若相溶性好,在換熱器表面不易形成油膜,對傳熱有利。制冷劑的溶解使油的凝固點下降,對低溫裝置有利。但溶解使油變稀,導致油膜太薄,溶解也會造成蒸發溫度升高(在蒸發壓力不變的前提下),蒸發器的制冷效果下降。制冷劑溶入潤滑油中也會影響油的黏度。
③傾點。指油品在試驗條件下能夠連續流動的最低溫度,是表示潤滑油在低溫下流動特性的指標,在標準中規定它不能高于某一個溫度。
④酸值。潤滑油中如含有酸類物質,會引起材料的腐蝕。油中含有游離酸的數量用酸值表示。中和1g潤滑油中的游離酸所需KOH的毫克數稱為酸值。
⑤閃點。潤滑油在開口容器內被加熱時,所形成的油氣與火焰接觸,能發生閃火的最低溫度稱為閃點。它表明潤滑油的揮發性。潤滑油的閃點應比排氣溫度高25~35℃,以免潤滑油燃燒和結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