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在開放的過程中,伴隨著乙烯的生成。如香石竹,花剛開放時,乙烯的生成量極少,并在幾天之內保持穩定,在花衰老萎蔫之前,乙烯的生成量出現一個躍變高峰,產量達到初花期的幾百倍,此后開始出現衰敗癥狀。隨著花的衰老,乙烯的產生量又急劇下降。圖10-2為香石竹切花乙烯產生的三個階段。香石竹切花采后僅產生少量乙烯,采后幾天出現一個高峰,這剛好在花瓣開始萎蔫之前。香石竹花的乙烯主要產自花柱和花瓣。花瓣的基部比花瓣的上部產生乙烯較早,數量較大。花朵授粉可刺激其乙烯產生,加快花瓣的萎蔫和衰敗。授粉之后,花瓣就開始萎蔫,此后所有花器均出現乙烯釋放高峰,衰老過程加速,許多切花都有同樣的乙烯生成模式。
在切花體內乙烯除主要由衰老組織產生外,逆境條件下,如高溫(30℃以上)、缺水、機械損傷、病蟲傷害、內部能源耗竭等都可產生乙烯。而授粉、呼吸也會促進乙烯的生成,導致衰老產生。有實驗表明,一朵枯萎的香石竹花,比正常花產生的乙烯要高15倍之多。但低溫、缺氧(<8%) 高CO? (>2%)則會抑制乙烯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