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乙炔的爆炸性首先取決于它在瞬間的壓力和溫度,同時,也取決于它所含的雜質(zhì)和水分、有無觸媒劑、火源的性質(zhì)、形狀、散熱條件等。
當(dāng)氣體溫度為580℃,壓力為0. 15MPa表壓力時,乙炔就開始分解爆炸,一般來說,當(dāng)溫度超過200~300℃時,就開始聚合作用,此時的乙炔分子就連接而形成其他化合物苯(C6H6),苯乙烯(C8 H8)、奈(CIO Hs)、甲苯(C7 H8)等。聚合作用是放熱,氣體溫度越高,聚合作用速度越大,因而放出的熱量就會促成更近一步的聚合。這種過程繼續(xù)增強(qiáng)和加快,就可以引起乙炔爆炸。如果在聚合過程中將熱最急速排出,則反應(yīng)只限于一部分乙炔的聚合作用,而分解爆炸可能不會形成。
乙炔的爆炸與存放的壓力容器形狀大小有關(guān),若容器的直掛越小,則越不易爆炸,在毛細(xì)孔中,由于管壁的冷卻作用及阻力,爆炸的可能性大為降低。根據(jù)這個原理,目前使用的乙炔膠管孔徑都不大,管壁也比較薄,對防止乙炔管道內(nèi)爆炸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