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統中混有空氣的原因
1)機器設備或管道經安裝或檢修后,投產前,抽空不徹底,使空氣殘留于制冷系統中。
2)制冷系統在運行調試、操作和維修過程中,有時不可避免地會使一些空氣混入制冷系統。例如,在系統運行或充注制冷劑、加注冷凍機油時,若低壓系統或曲軸箱內壓力低于外界大氣壓,空氣容易由閥門、軸封等密封不嚴處滲入系統。
3)制冷壓縮機因排氣溫度過高,使部分潤滑油和制冷劑(氨)分解為氣體,并存留在系統內,這些氣體與空氣一樣,在冷凝條件下不會凝結為液體,被稱為不凝性氣體。在生產實踐中,有時習慣上將這類不凝性氣體也稱為“空氣”,或將空氣也稱為“不凝性氣體”。
制冷系統中混有空氣的危害與放空氣的必要性
1.冷凝壓力升高
如果制冷系統中混有空氣,即使空氣hi不多,也會在冷凝器的傳熱面附近形成氣膜熱阻,使冷凝器的傳熱系數下降,換熱效率和放熱量降低,冷凝壓力和冷凝溫度升高,從而導致制冷循環的壓縮比增大,壓縮機輸氣量減少,制冷量減小,系統能耗增加。
2.排氣溫度升高
空氣的存在,會導致制冷壓縮機的排氣壓力和排氣溫度升高,引起壓縮機摩擦面的潤滑條件惡化。同時,熾熱的制冷劑(氨)蒸氣與空氣的混合氣體,遇到油蒸氣或明火時有爆炸的危險。
3.腐性性增加
空氣進入系統后,空氣中的水分和氧氣會加劇金屬材料的腐蝕,并加速潤滑油的氧化,對制冷系統有較大影響。
因此,在操作維修過程中,應采取適當的措施防止空氣進入制冷系統。例如,停機時,若曲軸箱內壓力低于大氣壓,可打開吸氣閥,使曲軸箱內壓力等于或略高于大氣壓。如發現有空氣滲入系統,應及時進行放空氣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