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溫度下存放的牛乳,鮮乳中適合于室溫下繁殖的微生物生長被抑制;而嗜冷菌卻能生長,但生長速度非常緩慢。這些嗜冷菌包括假單胞桿菌屬、產堿桿菌屬、無色桿茵屬、黃桿菌屬、克雷伯氏桿菌屬和小球菌屬。冷藏乳的變質主要在于乳液中的蛋白質、脂肪分解。多數假單抱桿菌屬中的細菌均具有產生脂肪酶的特性,這些脂肪酶在低溫下活性非常強并具有耐熱性,即使在加熱消毒后的乳液中,還有殘留脂肪酶活性。而低溫條件下促使蛋白分解陳化的細菌主要為產堿桿菌屬、假單胞桿菌屬。
據研究表明,牛乳在4℃冷藏過程中,菌落總數隨冷藏時間延長而增多,在3d后,菌落總數增加最快,pH有所下降,牛乳新鮮度有較明顯改變;5d后,菌落總數超過了30 000個/mL。進一步研究表明,在微生物中又以假單胞菌屬比其他細菌繁殖速度快。此時的pH降到6.4以下,酸度由17. 10°T升至22°T,乙醇試驗和酒精實驗也進一步證明了結果的準確性。相應地,保存5d后,牛乳中營養成分中脂肪含量和蛋白質含星就分別下降了54.5%、35.2%,而乳糖的含量變化無明顯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