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式殼管式冷凝器由殼體、換熱管束、管板、折流板(擋板)和管箱等部件組成。殼體一般用鋼板卷制(或直接采用無縫鋼管焊接)而成,筒體兩端焊有兩塊圓形的管板,在管板外側設有左右端蓋,管板上穿有換熱管。換熱管是殼管式換熱器的傳熱元件,主要通過管壁的內外面進行傳熱,所以換熱管的形狀、尺寸和材料,對傳熱有很大的影響,管子使用脹接法或焊接在管板上。
氨用臥式殼管式冷凝器冷卻水從右端蓋下進上出,制冷劑蒸氣從上接口進入,冷凝成液體后從下接口流出。氣體平衡管即均壓管,連接各個冷凝器或者儲液器,維持壓力平衡,同時保證冷凝液體及時流向儲液器。氨用臥式殼管式冷凝器的換熱管束多采用外徑為ф25~32mm的鋼管,換熱管一般都用光管,為了強化傳熱,也可用蝶紋管、帶釘管及翅片管。安全閥屬于啟閉件,受外力作用下處于常閉狀態,當設備或管道內的介質壓力升高,超過規定值時自動開啟,通過向系統外排放介質來防止管道或設備內介質壓力超過規定數浪,壓力表用來顯示冷凝器的壓力。放空氣管與空氣分離器相連或與低壓循環儲液桶相連,排除冷凝器中的空氣。冷凝器停止使用或檢修時,泄水旋塞用來排除其中的水,以防止管子被腐蝕或者凍裂;放氣旋塞是裝置啟動運行時排出水里空氣(裝在端蓋最高處)。
氟利昂用臥式殼管式冷凝器結構基本與氨用臥式殼管式冷凝器相同,但由于制冷劑性質不同,筒內換熱管則多采用銅管,為強化傳熱,可將銅管的外表面滾壓出徑向的低肋片,稱為低肋管,因肋片的外形像螺紋,所以也稱為螺紋管。
臥式殼管式冷凝器的優點是傳熱系數較高、冷卻水用量較少、操作管理方便、使用最廣泛,但是水側流動阻力大,對水質要求較高,清洗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