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掖管分兩種
1)冷凝器與貯液器之間接管
對于流過式貯液器,如圖10-8(a)所示,為保證液體靠自重流入貯液器,冷凝器的底部與貯液器進液閥間最小間距應在200毫米以上,進液管流速應低于0.5米/秒。
對于補充式貯液器,如圖10-8(b)所示,冷凝器直接向蒸發器供液,貯液器在系統中只起調節制冷劑循環量的作用,此時冷凝器與貯液器間應設均壓管,同時,冷凝器的輸液閥門應裝在貯液器的液面水平線以下。貯液器進液管的流速一般取0.8米/秒。


2)貯液器與蒸發器之間接管(包括冷凝器至蒸發器之間接管)
輸液管的流動阻力較大,液體流動時要產生壓力降,在液體過冷度小的情況下,輸液管內的氟利昂液很可能產生閃汽現象,使產冷量受到損失。因此,輸液管的管徑不能任意縮小。為此,輸液管的流速一般都控制在0.5~1.25米/秒的范圍內。
輸液管的幾種排列形式見圖10-9。圖10-9(a)為冷凝器與蒸發器處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情況。圖10-9 (b)是幾個蒸發器并聯布置的形式。冷凝器或貯液器上面若用一根向上的液體配管,這樣可能產生的閃汽性蒸汽就會集中到最上面的蒸發器中;如用幾根分支管(圖10-9 (b)的形式,則液管中所可能產生的閃汽性蒸汽可分別進入各蒸發器,使蒸發器得以達到比較一致的狀態。
當蒸發器布置在冷凝器下面時,應按圖10-9 (c)形式布置輸液管,此時倒U形管的高度應不小于2米,以防止在停車時制冷劑流入蒸發器。最好在輸液管上加裝電磁閥,這樣倒U形管就可以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