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4-1 ( a)是常規空調系統原理圖;圖14-1 (b)是空調負荷圖。
如圖14-1 ( a)所示的常規空調系統,是由制冷循環和供冷循環兩個子系統組成,制冷循環子系統包括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閥和蒸發器等,制冷循環回路內流動的是制冷工質;供冷循環系統包括蒸發器、循環水泵和空調換熱器,即通常所稱的空調風機盤管等,供冷管網內載冷劑是被冷卻過的水。空調標準規定流出蒸發器的供空調用的冷水溫度為5-7℃,流回蒸發器的空調回水溫度為12 - 13℃。圖14-1 (b)所示的是一日內空調負荷變動示意圖,由于建筑圍護結構的傳熱情況、環境氣溫、內部人員和發熱器件的不同,使得不同場合、不同季節、不同時間的空調負荷是不同的。如果不用蓄冷空調,為保證用戶需求,較安全的設計是,制冷用主機的選擇一般要能滿足最大空調負荷需求,并還要留有一定備用量,以備用戶發展的需求以及制冷機組制冷能力下降時能保證正常的供冷。因此,在大多數情況下,制冷機不在滿負荷下工作,工作效率不高,或有設備閑置。另外,在空調負荷高峰期正是用電高峰期,電價也貴。鑒于常規空調對變動空調負荷的不協調、不經濟,科研工作者和空調工程師提出和設計了種種蓄冷空調方案,有效地彌補了常規空調系統的不足。
圖14-2所示是蓄冷空調系統基本原理示意圖,它在常規空調系統的供冷循環系統中增添了一個既是與蒸發器并聯也是與空調換熱器并聯的蓄冷槽,并增添一個水泵2和兩個閥門。這樣,原供冷循環回路就可以出現以下幾種新的循環方式:
(1)常規空調供冷循環,此時蓄冷槽不工作,閥1開、閥2關,水泵1, 2開;制冷機直接供冷。
(2)蓄冷循環,此時空調換熱器不工作,閥1關、閥2開,水泵I開,水泵2關;制冷機向蓄冷槽充冷。
(3)聯合供冷循環,此時蒸發器和蓄冷槽聯合向空調換熱器供冷,閥1,閥2開,水泵1、水泵2開;此循環也稱部分蓄冷空調循環,因為執行此循環時,蓄冷只是補充制冷機供冷不足部分的空調負荷,這種供冷方式是蓄冷空調遇到的大部分情況。
(4)單蓄冷供冷循環,此時制冷機停止運行,水泵1停.閥I、閥2開,水泵2開,空調負荷全部由蓄冷槽的冷量來提供。此循環也稱全量蓄冷空調循環。
全量蓄冷空調與部分蓄冷空調在系統的設計和設備選型上是有區別的。因此,蓄冷空調的設計首先面臨的是要確定采用全量蓄冷空調還是部分蓄冷空調。
常規空調系統(非蓄冷空調系統)在設計時,設計日冷負荷常采用逐時冷負荷,計量單位一般為kW,以最大小時負荷作為選擇制冷機組容量的依據,選配的制冷機容量較大,實際上制冷機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部分負荷下運行的,這樣制冷機的效率較低,而且在制冷周期時段,制冷設備的利用率也比較低。蓄冷空調系統在設計時,設計日冷負荷常采用總冷負荷,計量單位通常為kW·h。以設計日總冷負荷作為選擇制冷機的依據,選配的制冷機容量較小,制冷機的效率及在制冷周期時段,制冷設備的利用率也都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