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經過蒸發器時,空氣的溫度降低,若降低后的空氣溫度不低于該空氣的露點溫度,空氣中的水蒸氣就不會冷凝結露,因而其含濕量d是不變的,即是一個等d過程,在h-d圖上可用垂直于含濕量d軸的直線表示。但是當空氣經過蒸發器時,若空氣的溫度降低到露點溫度以下時,空氣中的水蒸氣就有一部分凝結為水珠,從而就是一個降溫去濕的過程。例如,初溫為t1 = 30℃,相對濕度為?=20%的空氣降溫過程,見圖2.2.3所示。
若此狀態為圖2.2.3中1點,從圖可知它為t1=30℃的等值線與?=70%的等值線的交點,該點焓值h=78kJ/kg,含濕量d=18.9g/kg,被冷卻降溫至t3=10℃,則先等濕降溫至2點,該點是從1點引垂線與?=100%等值線的交點,此時空氣的溫度從圖可查得t2 = 24.4℃,并開始結露。然后繼續降溫,水蒸氣繼續析出,狀態將由2點沿?=100%的等值線向左下移動,直至與t3=10℃的等溫線相交于3點,3點即為最終狀態點。由圖可查得這時空氣的焓h3=29kJ/kg,含濕量d=7.5g/kg。因此,過程1一2一3是一個降溫去濕過程,在h-d圖上可以直接用向左下方傾斜的線段1一3表示,它為點1與? = 100%,t3=10℃等值線交點3的連線。顯然,在此過程中每千克干空氣的去濕量和放熱量分別為:
d1-d3=18.9-7.5=11.4g/kg干空氣
h1-h3=78-29=49kJ/kg干空氣
上述過程實際上是除濕機的降溫去濕過程,制冷劑在蒸發器內吸熱而蒸發,空氣放出熱量而被冷卻,并在蒸發器表面析出水分,使溫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