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穩定是有條件的,火焰傳播速度和氣流出口速度的大小決定了火焰是否穩定。如果混合氣流的速度不斷增大,由于氣流法向分速度等于法向火焰傳播速度的平衡點,更靠近管口,火焰將脫離燃燒器出口,在一定距離以外燃燒,形成推舉火焰(或稱“離焰”)。若氣流速度再增大,火焰將被吹熄,稱為脫火。如果混合氣流速度不斷減小,預混氣體燃燒時形成的藍色錐體會越來越低,最終由于氣流速度小于火焰傳播速度,火焰將縮進燃燒器,稱為回火。
在氟利昂的燃燒過程中,出現脫火和回火都是不允許的。回火有安全危險,而火焰推舉會引起未燃氣體逃逸,形成不完全燃燒,甚至導致吹熄。只有在預混合燃燒中才可能出現回火,脫火則在預混合燃燒和擴散燃燒時都可能出現。在燃燒器設計過程中要盡量避免這兩種狀況的產生。為了防止回火和火焰推舉,層流預混火焰在工業上的使用受到限制。
對于特定組成的燃氣一空氣混合物來說,在燃燒時存在火焰穩定的上限,稱為脫火極限,氣流速度達此上限值便產生脫火現象;而氣流的流速減少到一定值便產生回火現象,該極限值稱為回火極限。只有當混合氣流的速度在脫火極限和回火極限之問時,火焰才能穩定。混合物組成對脫火和回火極限影響很大。隨著一次空氣的增加,混合物燃燒的脫火極限逐漸減小。燃燒器出口直徑大,氣流向周圍散熱少,火焰傳播速度越快,則脫火極限速度越快。回火極限速度隨混合物組成變化的情況與火焰傳播速度曲線類似,即當一次空氣系數α=1時,回火極限速度達到最大值。當管子直徑小到一定值時,由于壁面散熱大于燃燒產生的熱址,火焰將不能傳播,這時的管徑稱為臨界直徑。當燃燒孔直徑小于臨界直徑時,不會發生回火現象。
提高預混火焰的穩定性,擴大燃燒穩定范圍,就要使火焰增大脫火極限流速和減小回火極限流速。如果從改變混合氣體流速方面著手,可用流體動力學進行穩焰;如果從改變火焰傳播速度著手,可以用熱力學或化學方法進行穩焰。
為了防止脫火,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燃燒器的出口處設置點火源、煙氣回流根部、用鈍體穩焰及用旋轉射流穩焰等。為了防止回火,必須使可燃混合氣體流出燃燒器的速度場均勻,以保證在最低負荷下火孔截面上各點的氣流速度都不小于該點的火焰傳播速度。常采用口徑較小的噴管或水冷燃燒器噴頭,將增大火焰的散熱童,降低火焰傳播速度,有利于防止回火。而陶瓷板或金屬網紅外輻射器,是利用其火孔直徑小于臨界直徑來避免回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