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企業多角度進軍醫療領域
看好醫療市場潛力的,不只格力電器,海爾、美的、海信等多個家電龍頭企業,均已從自身的強項出發,由多個不同的角度進軍醫療領域。
海爾集團旗下的海爾生物醫療公司,2019年登陸了科創板,它由醫用冰箱、冷藏箱起家,現在用物聯網的技術,來發展“血聯網”、“疫苗網”等創新業務。比如,把輸送血液、使用血液過程的設備都變為“網器”,與血庫、手術臺等連接,實時監測,精準又節省。又如,把疫苗運輸、使用過程的設備也變為 “網器”,可實時跟蹤疫苗的使用情況,避免事故。這次疫情期間,海爾向醫療機構贈送了超低溫冰箱、藥品冷藏箱、血液低溫操作臺等醫療設備。
美的集團控股的庫卡集團旗下,瑞仕格物流機器人已進入醫用場景。這次疫情期間,美的集團向多家醫療機構,贈送了20臺瑞仕格智能運輸物流機器人。2017年9月,美的集團還曾與廣藥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探討通過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技術合作等方式,在康復機器人、手術機器人等醫用機器人的研發制造、銷售應用等領域開展合作。同時,雙方還將在健康管理和健康大數據開發方面開展合作,共建健康大數據中心。

海信集團則基于視像技術,開發了遠程醫療會診系統。這次疫情期間,海信為青島定點醫院隔離病房安裝了遠程醫療會診系統,使醫護專家不用進入隔離區就可以診治患者。事實上,海信早于六年前已經設立了醫療設備公司,業務覆蓋醫用顯示、計算機輔助手術系統、移動護理系統、數字化手術室解決方案、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等。而以彩電為主業的海信電器,去年年底更名為海信視像,不排除今后把海信醫療業務也納入上市公司的可能性。
雖然切入的角度不同,但是家電企業紛紛進軍醫療領域,也許將殊途同歸。未來的智能家居,健康需求日漸增多,健康管理是智能家居的主要功能之一。有了醫療領域的積累,今后將可以與現有的家電業務,形成互補,相輔相成,更好地構建智能家居和智能社區。
從跨國電子公司看,西門子、飛利浦、東芝、三星均有很強的醫療設備或醫藥業務。醫療設備的利潤率都比較高,相比于消費電子業務,能給企業帶來更穩定、高額的利潤回報。中國家電業的龍頭公司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把觸角伸入醫療領域,既可以滿足國家的需求、推進醫療設備的國產化,也是自身發展壯大的戰略選擇。(本文來源于網絡)